常常在我的文章中提到的兩個詞,同時也是個人界定相機的一個標準
以下將盡可能的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與圖解帶各位去了解這繁瑣的東西
光圈大小=決定進光量多寡的閘門
單位為f(進光量,分子) /(分之) x(任意數字,分母)
Q:f/1.8和f/8在同一時間內,哪個進光量多呢?
A:f/1.8,f基本上是個定值,相信各位都知道1/1.8和1/8哪個大吧?
快門速度=給光線進入的時間
Q:1秒和1/2000秒哪個有較充分的時間讓光線進入?
A:1秒,假設1秒能進入1單位的光,那麼1/2000秒就只能進入1/2000單位的光
(流明什麼的我就不扯了,物理不太懂以外,講太複雜也沒人想聽)
而要拍出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就是
=進光量(光圈大小)x充分時間(快門速度)
好,聽起來有點鬼扯蛋
我決定放上實例給各位參考
光圈對成像的影響
將快門速度固定下來,只改變光圈大小
下圖快門速度皆為1/4sec
(為什麼要定1/4sec?以此相機的最大光圈f/2.8做基準,配合1/4sec成像最完
美,大於1/4過曝,小於1/4過暗)
雖然總共拍了20張
但f/9~22都沒有畫面,就不貼了,挑六張差異較明顯的出來比較
在相同的快門速度下,光圈大小的影響就是這樣
再來就是...
快門速度對成像的影響
來看看固定最大光圈f/2.8,單純改變快門速度的結果吧
一樣拍了32張,僅挑出10張出來比較
如同上一個測試所述,在此環境下f/2.8最適合的快門速度為1/4sec
1/5sec明顯過暗,1/2sec有些偏亮了,更別說3sec以上的...完全就是聖光
看到這,相信對光圈和快門速度有些概念了吧
其實並不用擔心如何調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切換到「光圈先決」模式
只需要調整光圈大小,電腦就會自動幫你抓快門速度
我是為了拍攝照片效果才會調整到光圈、快門皆需自行調整的「全手動模式」
至於什麼時候會用到小光圈和2sec以上的快門呢?
我在考慮要不要發,畢竟很乏味...
想吐的我也只能說聲抱歉,已經盡量簡化了...
下次再來談談EV、ISO這些影響「光」的數值吧